

专题专栏
地质找矿工作是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基础,直接影响国家资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结合当前地质勘查技术发展趋势和实际工作经验,现就“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提出以下建议:
一、找什么——明确目标矿种
(一)国家战略需求导向
优先关注国家紧缺矿种,如铜、镍、钴等战略性矿产,确保资源安全。
贯彻甘肃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金属矿产:金矿(西秦岭、北山成矿带),铜、镍、钴(北祁连东段潜力区),铅锌矿(北祁连东段),钨、钼(北山地区),铌钽、铍等稀有金属(北山地区)。非金属矿产:高岭土、膨润土(白银地区)。
(二)市场需求分析
1.矿产资源供需与价格趋势
新能源矿产:锂(Li)、钴(Co)、镍(Ni)等(受电动汽车、储能产业驱动)。
传统大宗矿产:铜(Cu)、铁(Fe)、金(Au)等(与基建、制造业相关)。
战略矿产:钨(W)、锡(Sn)等(涉及国家资源安全)。
2.政策与法规导向
(1)国内政策:中国“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重点勘查矿种清单);碳中和目标下对清洁能源矿产(如锂、石墨)的扶持政策;《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打造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行动方案的通知》;
①立足国家所需,打造国家重要战略原材料保障区。
依托国家级金白兰武有色金属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优镍、强铜、增钴、扩贵、兴钛”战略,通过耦合带动关联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集群规模和技术水平,打造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镍钴铜新材料加工基地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基地。
②发挥甘肃所能,打造西北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新材料产业。围绕稀有、稀贵、稀散、稀土四类资源及同位素开发,打造区域特色明显、品牌价值领先、国内影响力强的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
③甘肃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矿山深边部勘查增储推进会,重点围绕金、镍、钴、铜、铁等战略性矿产,加强深边部勘查,以提升资源储备。
④白银市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研讨会,以铜、铅、锌、金、银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为主,尤其以白银厂铜矿深边部找矿和增储成为关键方向。
(2)国家政策:2022年,自然资源部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21-2035年),重点加强战略性矿产勘查,鼓励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
(3)甘肃省行动:2023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多次强调加强矿山深边部找矿,推动老矿山“探边摸底、攻深找盲”,甘肃省积极响应并部署相关工作。
3.技术驱动的需求变化
深部与隐伏矿勘查:随着浅部资源枯竭,对高精度物探、人工智能预测的需求增长。
绿色勘查技术:低扰动钻探、无人机化探采样等。
数字化矿山:从勘探到开采的数据一体化解决方案。
4.投资与市场主体分析
资本流向:矿业公司(如紫金矿业、白银公司)的勘探预算投向。
区域热点:国内重点区域(如新疆天山至甘肃北山成矿带)。
(三)区域特色矿产
根据区域成矿背景,挖掘优势矿种。
1.北山将军台地区和金塔铅炉子地区,矿种包括铁、金、铜、钨、锡、钼、铌钽等矿种。
2.祁连成矿带东段,矿种包括铜、铅、锌、钨等有色金属和金、银贵金属以及铁、锰、钴镍等矿种。
二、哪里找——科学选区与靶区优选
(一)成矿带研究
依托甘肃成矿带划分成果,重点在重要成矿区带部署勘查工作。
1.北山成矿带
北山以沉积变质型铁、锰矿,热液型金、钨、锡、钼、铜、铅锌、铌钽、锂铍、萤石矿,岩浆熔离型铜镍矿等为主攻矿种和矿床类型。
2.祁连成矿带东段
以白银厂火山岩型矿山为依托,前人做了大量的地质、物化探工作;但主要方向是寻找与中酸性火山岩及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近年来随着新的成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新的矿种和矿化类型的不断发现,这一区带不但在寻找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产方面仍有一定的潜力外,而且在寻找铁、锰、钨、钼、钛、钴等金属矿产和稀土元素及金、铂族元素贵金属矿产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3.西秦岭成矿带中东段
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和酸性岩浆岩比较发育,自六十年代以来,前人先后在西成铅锌矿田、礼岷金矿带及崖弯—宕昌汞锑矿带发现了一批极具影响的铜、铅、锌、金矿床。同时圈定了一批值得进一步工作的多元素异常区,这无疑为我们选取成矿靶区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在该区进一步开展金及多金属矿产普查仍具有很大潜力。
(二)深部找矿潜力区
加强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利用已有资料分析深部矿体延伸趋势。
白银厂铜矿田深部及外围已探明铜金属储量超过500万吨,深部发现厚大矿体,显示良好延伸趋势,外围区域物化探异常明显,北祁连东段其他有利区带包括老虎山、黑石山等地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西起石青硐,东至白银厂的深、边部找矿工作,在找与火山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床外,加大对金矿的找矿工作。
(三)新区突破
结合遥感、物探等数据,优选地质条件有利但勘查程度较低的区域。
鲁西大张地区矽卡岩型富磁铁矿(以下简称“大张铁矿”)位于黄河北深厚覆盖区,是近年在深部验证区域航磁异常的基础上隐伏区深部地质找矿的新发现。
针对甘肃白银覆盖区一带的航磁异常,利用多手段交叉融合的综合勘探找矿方法,特别是具有深穿透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开展覆盖区多金属矿综合信息提取与选区评价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四)境外资源合作
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潜力,推动国际合作勘查。
三、怎么找——技术创新与综合勘查
(一)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基础地质矿产调查是实现找矿发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对基础地质工作的投入相对较少,使得地质找矿工作严重依赖多年前形成的基础地质资料,由于历史原因、认识水平、方法手段所限,一些制约找矿突破的疑难地质问题悬而未决,成为制约找矿突破的瓶颈,因此,基础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亟待加强。
1.优化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部署
在白银地区查漏补缺选择有利成矿区域,在重要成矿区带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开展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浅覆盖区矿产调查评价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精准评价资源潜力,圈定找矿靶区,摸清资源家底,力争提交一批优质矿产勘查项目储备。
2.开展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回头看”
我院自2014年以来,累计在重要成矿区带实施了一批1:5万矿产地质远景调查项目,部分项目受制于经费投入不足、认识水平局限和综合研究不够等因素,工作成果不甚理想,致使重要成矿带矿致异常产出率较低,并且遗留下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基础地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以往工作成果不理想的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开展“回头看”工作,通过综合研究,针对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专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以期发现新的勘查靶区。
(二)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多学科方法,以提高找矿效率和准确性的现代勘查模式。
1.地质学基础研究
区域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地质填图、构造分析、岩石矿物鉴定等,确定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
矿床模型建立:结合已知矿床特征,建立成矿模型(如斑岩型铜矿、热液型金矿等),指导找矿方向
2.地球物理勘探
重力勘探:探测密度异常,识别隐伏岩体或构造。
磁法勘探:圈定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分布。
电法勘探(如CSAMT、IP):探测高导电性矿体(如硫化物矿床)。
地震勘探:用于深部构造解析(如油气或层控矿床)。
3.地球化学勘探
岩石/土壤地球化学采样:分析元素异常(如Cu、Au、W等),圈定矿化靶区。
水系沉积物测量:适用于大范围扫面,快速定位异常区。
气体地球化学(如Hg、Rn):探测深部矿化信息。
4.遥感技术
多光谱/高光谱遥感:识别蚀变矿物(如黏土、铁氧化物)分布。
雷达遥感(InSAR):分析构造活动与成矿关系。
热红外遥感:探测地热异常(与热液矿床相关)。
5.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GIS空间分析:整合地质、物探、化探数据,叠加分析成矿有利区。
机器学习预测:利用历史矿床数据训练模型,预测新区找矿潜力。
三维建模:构建矿体三维形态,优化钻探部署。
6.钻探验证与工程控制
靶区优选:综合多学科数据圈定最佳钻探位置。
岩心分析:结合测井技术,验证矿体品位和规模。
7.多学科协同流程
数据采集:地质填图+物化探+遥感同步开展。
数据融合:通过GIS或专业软件整合多源数据。
靶区圈定:基于成矿模型和异常叠加确定重点区域。
工程验证:钻探或坑探揭露矿体。
四、保障措施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支持成矿理论创新,如深部流体成矿、关键金属富集机制等。
政策与资金支持:争取国家勘查基金、企业联合勘探等多元化投入。
人才培养:组建“地质+物探+数据”复合型团队,提升综合找矿能力。
结语:地质找矿需坚持“理论指导、技术支撑、数据驱动、绿色高效”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实现找矿突破,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