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地质找矿“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 大讨论交流材料(七)
来源:魏国华 发布时间:2025-07-25 15:35 浏览次数:152次

富锶矿泉水形成机理及赋存特征浅析

 

在当前国家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背景下,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被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自然资源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纲要》首次将饮用天然矿泉水列为“战略性新兴矿产”。为深入贯彻新一轮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认真落实局地质工作要求。白银矿产勘查院环境资源中心围绕“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核心问题进行讨论。以富锶矿泉水为研究对象,对富锶矿泉水形成区内的构造、母岩地层锶元素丰度特征、主要含锶矿物、离子置换等水岩作用进行说明,从而揭示了富锶矿泉水的形成机理,为寻找富锶矿泉水靶区提供依据。

一、地层锶元素丰度特征

根据资料分析,富锶矿泉水多分布于三叠系、二叠系、第四系等地层中。

三叠系地层含锶元素较高的岩层主要为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砂岩、石英砂岩、千枚岩。根据已有采样岩矿分析统计表明,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中锶(Sr)元素含量最高约300μg/g,最低约90μg/g;砂岩、石英砂岩锶含量约为40μg/g;千枚岩锶含量约为100μg/g;上述三叠纪地层锶元素含量相对普遍较高。

二叠纪地层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锶元素含量约为170μg/g;长石石英砂岩锶元素含量约为80μg/g,上述二叠纪地层锶元素含量相对较高。

第四系含锶地层主要为砂砾土,锶含量约为45μg/g,锶元素含量比三叠系、二叠系地层含量低。

二、主要含锶矿物

蒙脱石、伊利石、方解石、长石等矿物中的钾、钠、钙、镁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由锶、铁、铜等离子置换,而化学性质、原子半径较为相近的锶离子更多地参加了置换,形成相对富含锶矿物,使含蒙脱石、伊利石、方解石、长石的岩石锶含量较高(比如,花岗岩中长石含量较高,长石中的钾、钠、钙、镁离子易被锶、铁、铜等离子置换,部分形成SrAl2Si2O8等含锶矿物)。

三、水体中锶的形成

地表水下降入渗后或相邻水体侧向补给过程中,岩土体的空隙、裂隙等为地下水运移提供了运动通道与储存空间,在这些场所里,水体与周围富锶岩体接触、融合,并与岩土体中的各类矿物发生复杂的水岩反应,矿物中离子融溶于水体中。地层中蒙脱石、伊利石、方解石、长石等与水体进行淋滤、离子交换、径流溶滤,使水体溶入地层中众多富锶矿物质。

四、构造与地层分布格局

甘肃省的富锶矿泉水资源丰富,其形成与特定的地层(尤其是三叠系和二叠系)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以下是其在三叠系、二叠系地层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区域整体特征的分析:

1.构造分布

甘肃省矿泉水点主要沿深大断裂带和主要构造单元边界集中分布,形成三大矿泉水富集带:

河西走廊构造带(祁连山北缘断裂带),主要区域在张掖、酒泉、武威等地。以富锶型矿泉水为主,多沿山前断裂呈串珠状出露。是祁连山造山带与走廊拗陷过渡带,断裂活动强烈,地下水深循环条件优越。

陇东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带,主要区域在平凉、庆阳等地以富锶型矿泉水为主,多以泉的形式出露。以赋存于三叠系砂岩中的深层承压富锶水为主,水质稳定,矿化度中等。

西秦岭构造带,主要区域在天水南部、陇南(武都、文县)等地。以偏硅酸型和锶型复合矿泉水突出,多与三叠系海相灰岩、碎屑岩裂隙水相关。

2.地层分布

三叠系:在甘肃的分布更为广泛,主要集中于陇东地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如平凉、庆阳)、陇南地区(西秦岭,如天水南部、陇南)、祁连山东段(如兰州-定西区域)及河西走廊部分区域。地层以陆相碎屑岩(河流-湖泊相砂岩、泥岩、板岩、千枚岩等)为主,在西秦岭地区有海相碳酸盐岩发育。

二叠系: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地区(如张掖、酒泉、武威)及祁连山北麓,以及北山地区和陇东地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部分区域。地层以海陆交互相和陆相碎屑岩(岩、岩、页岩)为主,夹有碳酸盐岩(灰岩)和火山岩。

五、结语

三叠系板岩类、砂岩类地层锶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二叠系板岩类锶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较高的锶含量地质背景值,为富锶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蒙脱石、伊利石、方解石、长石等矿物中锶含量富集,富锶矿物与水体进行淋滤、离子交换、径流溶滤等过程,使较多的Sr2+溶入水体,形成富锶矿泉水。

这种追溯本源、分析矿物结构、离子交换的方法,对富锶矿泉水的勘查和寻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